介入快报(第5期)微波消融术,肿瘤患者治疗的“新曙光”_案例分享_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案例分享>

介入快报(第5期)微波消融术,肿瘤患者治疗的“新曙光”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3-10-12 17:58:00

摘要: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介入中心为一位38岁肝癌肺转移患者顺利实施肺转移瘤微波消融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创伤小,恢复快,病情得到控制。


病史:

患者南某,男,38岁,2年前体检时发现肝癌,行肝脏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规律复查肝脏病灶疾病稳定,后于2023年7月复查提示:AFP持续性升高,肺部占位性病,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1.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上叶尖段结节及肿块影,考虑转移瘤;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上叶尖段实性小结节,建议随诊;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结转移瘤,外科综合评估肺转移已属晚期,手术切除术后出血、感染、复发等问题且预后不佳,不予以手术治疗,多方碾转后转入我科寻求肺转移瘤介入治疗。


诊断报告:

(2023-09-21,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部增强CT:1.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上叶尖段结节及肿块影,考虑转移瘤;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上叶尖段实性小结节,建议随诊;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结转移瘤。


评估路线:

胸部增强Ct及外院多学科会诊考虑:左肺上叶肿块考虑转移瘤,右肺上叶尖端结节,评估后为减少术中气胸、出血等发生,先在CT引导下行左肺病灶微波消融治疗,择期行右肺病灶消融治疗。

47.png

48.png

202310121201386966.png


治疗方法:

CT引导下左肺病灶微波消融手术。


预后情况:

患者术后偶觉胸部间断疼痛,不影响日常休息,术中操作耐受性良好,手术顺利,术后无迟发性气胸等发生,2日后出院回家。


总结:

本例肝癌伴肺转移的患者,肺转移瘤(3.0*2.1cm)适合微波消融,微波消融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热消融方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电磁场驱动组织细胞中的水分子高速旋转,产生热量,引起局部组织产生变性、凝固直至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波消融治疗转移瘤、结节等病灶安全性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能达到完全消融的目的,微波消融可作为一种治疗结节、肿瘤的新方案,尤其适合于心肺功能较差、身体状况较差、不适宜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手术不用开刀,皮肤仅有针眼大小的穿刺针孔,术后反应轻微,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肿瘤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同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对患者伤害小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郭兰坤,肖越勇,魏颖恬等.CT引导下肺结节热消融联合术中即时活检的可行性[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2,19(03):129-133.DOI:10.13929/j.issn.1672-8475.2022.03.001.

[2]关海涛,李甜甜,范则杨等.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期效果及其安全性[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3,20(04):198-201.DOI:10.13929/j.issn.1672-8475.2023.04.002.

[3]洪子强,白向豆,崔百强等.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04):341-349.



团队介绍

罗中华.png

罗中华主任

罗中华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美国Dotter介入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陕西省抗癌协会介入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粒子分会委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血管与腔内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医卫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外周血管组常委。

从事介入临床工作20余年,2010年至2012年留学美国Dotter介入研究所,师从TIPPS之父Rosch教授进行科研及临床学习。在门脉高压导致消化道出血的TIPPS治疗、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的大支架植入、VTE及外周动脉缺血疾病的介入治疗、静脉曲张的消融及硬化治疗、肿瘤的粒子植入、消融及血管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输卵管不通等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罗中华团队人员名单:罗中华、熊建、曹云堡、刘俊德、阴玮灵、周艳艳、吴文昊、杨涛、任虎虎


分享到: